新聞動態
您當前位置:河北冀電康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>> 新聞動態 >> 瀏覽文章“一江清水送京津”——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
位于陜西省西南角的寧強縣漢源鎮馬家河村,俊秀的曹家嶺山間,一泓潭水清澈見底,歡歌跳躍向東流下,這就是著名的漢江源頭,也即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最大水源的起始地。
75歲的老漢張邦貴,因為住在漢江源頭的第一家而在當地聲名鵲起。不僅因為他家距離漢江源不過區區幾百米,還因為他對這一方凈水自覺的保護。 因為擁有美麗的景色,天然潔凈的水源,這里曾是周邊村民和游客們慕名到訪消暑、戲水、游玩的地方,但也隨之帶來了滿地垃圾。
早在十多年前,張邦貴聞聽這里是漢江的發源地,只要天氣允許,他都會每天至少往返兩趟于漢江源頭,手持夾子和垃圾袋一路將村民和游客遺留的各種垃圾撿拾干凈、全部帶走,然后再背到村里固定的垃圾點。張邦貴用行動提醒這些人不要亂扔垃圾和保護環境的重要。
馬家河村村支書王光俊說,張邦貴確實是榜樣,但僅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,之后村里就成立了“撿垃圾”小組,定期撿拾河邊的垃圾。
據王光俊介紹,2008年當地政府開始強化水源保護。實施搬遷工作后,仍有205戶803人居住在原址。為保障水質,開始禁止村民砍伐樹木、規模養殖家畜,通過提供補償金和“以獎代補”的措施,提倡新型生產生活方式,逐步取消了食用菌種植.
在“世界水日”到來之際,北京某知名權威媒體跟隨“京津冀豫陜全媒體問水行”采訪團,走進位于陜南三市,探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的故事。
七成中線北調水源出自陜西
2014年12月12日,來自丹江口水庫的一泓清水首次開始它北上的征程,讓一個偉人曾經的夢想變為現實,也讓京津冀地區人們首次品嘗到另一條母親河——長江的“乳汁”。
而很多人還不太知曉的是,這來自丹江口水庫中七成的水源是出自陜西南部漢中、安康、商洛三市中的漢江和丹江流域。
“陜西省漢江、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,中線工程陜西水源地總面積6.27萬平方公里,占整個中線水源地面積的66%。丹江口水庫年均入庫水量408.5億立方米,其中近250億立方米來源于陜西省漢江流域。”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魏小抗提供的數字具象了這些水的來源。
- 上一條信息:垃圾焚燒發電推行不易
- 下一條信息:PM2.5大氣污染致霾的主因“氮”